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思政’的方法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像音乐那样” ——专访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宋夕险
发布人: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发布时间:

2021-12-09

浏览量:

1009

 

题记:“战士用钢枪保家卫国,白衣天使用手术刀救死扶伤,建筑工人用双手为祖国添砖加瓦,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奋写爱国之诗,音乐人用旋律传唱爱国主义精神。”

——宋夕险

 

第二届兵团高校课程思政一等奖获得者(右二为宋夕险老师)

 

近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宋夕险老师通过在《基本乐理》课程上的精彩展示,在第二届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课程展示中,宋老师以纯四度音程为主题,通过一首首具体的歌曲案例为我们展示纯四度音程的运用,并配合手风琴现场弹唱,带领听众感受纯四度旋律音程的特征,进而理解爱国主义歌曲中大量运用这种音程的原因。最后,宋老师点明思政主题:音乐人用旋律传唱爱国主义精神。

1125日,我们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工之家”对宋老师进行了专访。

 

以新时代的生活细节为桥梁,联接专业与思政

谈及教师本人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时,宋老师说:“首先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具体教学大纲时更加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具体到《基本乐理》这门专业课就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而我认为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切切实实的参与感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所以我就这个想法入手,观察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宋老师进一步解释道:“一般来说,‘思政’这个词给人的感觉似乎很遥远,但是实际上它离我们也很近,甚至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思政。特别是如今伟大祖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上不断涌现着各种新气象,各行各业都有着可歌可泣的宝贵精神,这些现象本身就鲜活地体现着‘思政’的具体内涵、过程以及结果。所以我觉得,既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身边有着丰富的思政资源,不妨去联系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以此作为专业与思政的桥梁,那么进行课程思政也就有理可依,有路可循了。”

具体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宋老师用我国近现代作曲家对纯四度音程西学中用的这段历史举例:“音乐基本理论是发源于西方的体系,其中纯四度音程被广泛使用的是它作为和声音程时有平和舒缓的旋律特征。在传入中国之时,我们正面临着抗战,需要创作激发国人抗争意志的音乐作品。人民音乐家在这个背景下就倾向于发挥纯四度旋律音程的‘力量感’和‘推进感’,以此为主要架构谱曲,来产生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效果。这类作品非常多,诸如《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作品就是其中的典范。对《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来说,讲述音乐基本理论如何西学中用以及经典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就是我讲课时抓住的一个思政点。”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是一项专业技能,从作品创作的背景,到诸多构成要素,再到背后的意义,都是一位合格的音乐生要掌握的。学生通过《基本乐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去识别一首歌曲的构成要素,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这是专业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体会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和作曲家要传达的意义,这是思政育人,培育学生正确审美价值观的途径。在这种设计下,《基本乐理》课程实现了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统一。

 

宋夕险老师现场演奏

 

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教学思路

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宋老师也面临过一些困难:

比如说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应付考试的学习习惯不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需要学生掌握音的基本要素、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等内容。学生在面对新一轮的学习时,出于中学时养成的习惯,更多采用背公式,记口诀的方法来应对考试,无暇顾及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实践,更不用说感受音乐了。于是宋老师开始思索,该怎样让学生做到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活学活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带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宋老师总结出:“实现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让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

至于怎样让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宋老师举例说:“音乐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所以课前我会让同学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乐理元素。当然,学生也许仅仅是百度了一下,不够全面,但这样同学们脑海里也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到了课堂上我会让学生解答选择这个例子的缘由,目的是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这之后,我再去回应学生发现的问题,他们也就更容易听进去我所讲的内容,时常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学生课前找一遍,课上展示一遍,老师再进行引导,最后总结一遍,这个过程中,老师实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也掌握地更全面且扎实,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再比如说,自宋老师从事教学以来,课堂里的学生渐渐从“90后”变成“00后”,这些变化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她解释道:“对音乐生来说,出生的越晚,距离历史上‘经典’乐曲的时间也就越远,但课本所使用的教学歌曲正应该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经典歌曲。而随着年龄‘代沟’的增大,学生与经典歌曲能产生共情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小。在课堂上,学生举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当下实时的流行歌曲,但我更倾向于使用经过了时间沉淀和历史认可的经典作品来进行学习,当然了,无关音乐的种类,只要经过了时间检验,流行音乐也可以进入课堂。因此,面对部分学生的这种倾向,我作为教师就有责任发挥引导作用,把握教学方向。”

至于对学生的引导,宋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先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再顺势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和老师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他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是‘二次元’,‘元宇宙’等等。所以,我需要在课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这个过程也不仅仅是和学生找共同的话题,也是在让老师看到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发现世界的色彩和存在的问题,更是在其中找出和课堂相关的内容,加以利用,这样在教学时,也就让知识更易于理解。”

 

“‘思政’的方法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就像音乐那样”

对于课程思政,宋老师也有着其他方面的思考。

“课程思政”的一大特点是“显隐结合”,对此,宋老师在实践中也深有体会:“‘课程思政’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就像音乐那样;如果强行进行灌入,生拉硬套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拿我们都听过的一首音乐《歌唱祖国》的经历来说,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在刚投稿的时候并不被出版方认可,因为这首歌曲采用的是‘西洋调式’,不符合当时以民族调式为主的创作主流,但这首歌依然很快就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这就说明,一部作品首先要旋律上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内容上做到浸润心灵,才能被人们自觉而广泛地接受。‘课程思政’亦是如此,对学生的引导,就应该发掘专业中富于魅力的内容,顺应同学们的美好意愿,才能让‘思政’的内容进入学生心中。”

“另外,为人师表也是思政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本人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们相信这种正向能量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有一些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吸引着学生,甚至能默默改变学生。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课程思政,而且要比单纯的课程更深远、更持久。”

 

谈到以后的课程教学,宋老师说道:“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之路我也还处在摸索阶段,现在就接受采访有点受之有愧。我想我应该继续加强自己的学习,了解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为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作正面引导。也希望将来能融入更多的思政点,如果你们同学间有任何相关的想法和建议,也欢迎与我交流。” 

 宋夕险老师(中)接受学生专访

 

 

            文字/李冰勤  陶旋 (石河子大学2021年度SRP项目“美育助推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课题组成员)


上一篇:下一篇:
“‘思政’的方法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像音乐那样” ——专访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宋夕险
发布时间:

2021-12-09

发布人: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浏览量:

1009

字号: 

 

题记:“战士用钢枪保家卫国,白衣天使用手术刀救死扶伤,建筑工人用双手为祖国添砖加瓦,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笔奋写爱国之诗,音乐人用旋律传唱爱国主义精神。”

——宋夕险

 

第二届兵团高校课程思政一等奖获得者(右二为宋夕险老师)

 

近日,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宋夕险老师通过在《基本乐理》课程上的精彩展示,在第二届兵团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课程展示中,宋老师以纯四度音程为主题,通过一首首具体的歌曲案例为我们展示纯四度音程的运用,并配合手风琴现场弹唱,带领听众感受纯四度旋律音程的特征,进而理解爱国主义歌曲中大量运用这种音程的原因。最后,宋老师点明思政主题:音乐人用旋律传唱爱国主义精神。

1125日,我们在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教工之家”对宋老师进行了专访。

 

以新时代的生活细节为桥梁,联接专业与思政

谈及教师本人如何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时,宋老师说:“首先是根据国家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具体教学大纲时更加强调立德树人的目标,力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具体到《基本乐理》这门专业课就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而我认为在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真实的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切切实实的参与感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所以我就这个想法入手,观察课本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宋老师进一步解释道:“一般来说,‘思政’这个词给人的感觉似乎很遥远,但是实际上它离我们也很近,甚至可以说生活中无处不思政。特别是如今伟大祖国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上不断涌现着各种新气象,各行各业都有着可歌可泣的宝贵精神,这些现象本身就鲜活地体现着‘思政’的具体内涵、过程以及结果。所以我觉得,既然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身边有着丰富的思政资源,不妨去联系到具体的生活细节,以此作为专业与思政的桥梁,那么进行课程思政也就有理可依,有路可循了。”

具体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宋老师用我国近现代作曲家对纯四度音程西学中用的这段历史举例:“音乐基本理论是发源于西方的体系,其中纯四度音程被广泛使用的是它作为和声音程时有平和舒缓的旋律特征。在传入中国之时,我们正面临着抗战,需要创作激发国人抗争意志的音乐作品。人民音乐家在这个背景下就倾向于发挥纯四度旋律音程的‘力量感’和‘推进感’,以此为主要架构谱曲,来产生慷慨激昂,振奋人心的效果。这类作品非常多,诸如《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等作品就是其中的典范。对《基本乐理》这门课程来说,讲述音乐基本理论如何西学中用以及经典作品背后的动人故事,就是我讲课时抓住的一个思政点。”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对音乐作品进行诠释是一项专业技能,从作品创作的背景,到诸多构成要素,再到背后的意义,都是一位合格的音乐生要掌握的。学生通过《基本乐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去识别一首歌曲的构成要素,感受这首歌曲的情感,这是专业技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体会歌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和作曲家要传达的意义,这是思政育人,培育学生正确审美价值观的途径。在这种设计下,《基本乐理》课程实现了专业教学和思政育人的统一。

 

宋夕险老师现场演奏

 

以学生为主体,调整教学思路

在推行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宋老师也面临过一些困难:

比如说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应付考试的学习习惯不适应大学的教育方式。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基本乐理》作为音乐学习的基础课程,需要学生掌握音的基本要素、记谱法、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式等内容。学生在面对新一轮的学习时,出于中学时养成的习惯,更多采用背公式,记口诀的方法来应对考试,无暇顾及将理论知识点融入实践,更不用说感受音乐了。于是宋老师开始思索,该怎样让学生做到对基本乐理知识的活学活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带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宋老师总结出:“实现好的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让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

至于怎样让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宋老师举例说:“音乐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所以课前我会让同学们去寻找生活中的乐理元素。当然,学生也许仅仅是百度了一下,不够全面,但这样同学们脑海里也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到了课堂上我会让学生解答选择这个例子的缘由,目的是让同学们自己发现问题。这之后,我再去回应学生发现的问题,他们也就更容易听进去我所讲的内容,时常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学生课前找一遍,课上展示一遍,老师再进行引导,最后总结一遍,这个过程中,老师实现了专业知识的传授,学生也掌握地更全面且扎实,而且还有了自己的收获和思考。”

再比如说,自宋老师从事教学以来,课堂里的学生渐渐从“90后”变成“00后”,这些变化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她解释道:“对音乐生来说,出生的越晚,距离历史上‘经典’乐曲的时间也就越远,但课本所使用的教学歌曲正应该是经过时间沉淀后的经典歌曲。而随着年龄‘代沟’的增大,学生与经典歌曲能产生共情的概率也就越来越小。在课堂上,学生举的例子基本上都是当下实时的流行歌曲,但我更倾向于使用经过了时间沉淀和历史认可的经典作品来进行学习,当然了,无关音乐的种类,只要经过了时间检验,流行音乐也可以进入课堂。因此,面对部分学生的这种倾向,我作为教师就有责任发挥引导作用,把握教学方向。”

至于对学生的引导,宋老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先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再顺势而为:“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和老师是不一样的,比如现在他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是‘二次元’,‘元宇宙’等等。所以,我需要在课下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这个过程也不仅仅是和学生找共同的话题,也是在让老师看到更广阔更多元的世界,发现世界的色彩和存在的问题,更是在其中找出和课堂相关的内容,加以利用,这样在教学时,也就让知识更易于理解。”

 

“‘思政’的方法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就像音乐那样”

对于课程思政,宋老师也有着其他方面的思考。

“课程思政”的一大特点是“显隐结合”,对此,宋老师在实践中也深有体会:“‘课程思政’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就像音乐那样;如果强行进行灌入,生拉硬套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拿我们都听过的一首音乐《歌唱祖国》的经历来说,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在刚投稿的时候并不被出版方认可,因为这首歌曲采用的是‘西洋调式’,不符合当时以民族调式为主的创作主流,但这首歌依然很快就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这就说明,一部作品首先要旋律上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内容上做到浸润心灵,才能被人们自觉而广泛地接受。‘课程思政’亦是如此,对学生的引导,就应该发掘专业中富于魅力的内容,顺应同学们的美好意愿,才能让‘思政’的内容进入学生心中。”

“另外,为人师表也是思政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本人的言传身教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我们相信这种正向能量的引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有一些优秀的品质,这种品质吸引着学生,甚至能默默改变学生。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课程思政,而且要比单纯的课程更深远、更持久。”

 

谈到以后的课程教学,宋老师说道:“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之路我也还处在摸索阶段,现在就接受采访有点受之有愧。我想我应该继续加强自己的学习,了解年轻人的思想状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积极的正能量,为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作正面引导。也希望将来能融入更多的思政点,如果你们同学间有任何相关的想法和建议,也欢迎与我交流。” 

 宋夕险老师(中)接受学生专访

 

 

            文字/李冰勤  陶旋 (石河子大学2021年度SRP项目“美育助推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课题组成员)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