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2019-10-28
775
10月25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指导,我院承办,美术与设计系、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柳编、草编传承人群培训班”开班典礼在中区博学楼三楼学院展厅举行。来自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及吐鲁番高昌区的40位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学员将在我校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学习。副院长杨向奎教授、副院长刘生良教授、党委委员朱秋德教授,美术与设计系党支部书记王志炜教授、副书记李子副教授、常务副主任陈功军副教授、副主任白黎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钦曾副教授,新疆手工艺文创设计研发中心主任孙宁,广西芒编、藤编、草编工艺美术大师何卫,第十三师红山农场领队任兵以及研究生志愿者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非遗研培项目首席专家吴新锋副教授主持。
吴新锋主持开班典礼 杨向奎教授讲话
副院长杨向奎教授系统地阐述了文化、传统、传承、创新之间的关系,希望学员们在本次培训中强技艺、拓眼界、增学养,不仅要学好柳编和芨芨草编织技艺,还要了解编织技艺背后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逐渐成为肯钻研、懂传统、知文化的真匠人,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时尚生活,并赋予柳编和芨芨草编织新的美学内涵及价值。他还鼓励学员多与来自广西、山东的工艺美术大师陈卫、解印权老师交流技艺,要求所有参与非遗研培工作的老师和志愿者全力以赴做好培训工作。
王志炜教授发言 孙宁发言
美术与设计系党支部书记王志炜教授说,一直以来美术与设计系都深入参与手工艺类非遗研培工作,就是因为我们系有良好的师资可以为学员提供手艺、设计、制作等方面的指导。我们系有多位老师、多个科研项目涉足于此,在非遗研培的科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们系的每位老师、同学都会和大家共同进步,让柳编和芨芨草编织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非遗这个古老的传统呈现出时代特色和生命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新疆手工艺文创设计研发中心主任、美术与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孙宁老师表示:自己从2016年参加第一期非遗研培工作到现在,亲身见证了石河子大学的非遗研培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非遗研培工作从第一期的50多名学员到现在的四五百名学员,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学校对非遗传承工作的大力支持。他会把非遗研培学员当作大学生,带领整个教研室的老师攻克工艺难点,与合作传承人群做好文创产品研发,认真组织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学员领队任兵首先向院方领导对培训学员的无私关怀表示诚挚的感谢;其次,他说在此之前芨芨草多用来制作扫把和一些简单的农具,这次培训对于芨芨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会极大地提升芨芨草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再次,这次培训对于第十三师红山农场的学员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培训班上大部分学员将完成从家庭妇女到手工艺人的转变,这批学员将成为芨芨草编织产业的种子,为十三师芨芨草编织产业的发展和精准脱贫事业发挥重要的力量。
任兵发言 学员代表白提汗·巴特尔发言
研培学员代表白提汗·巴特尔在发言中表示:她和很多学员一样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当她收到培训通知时内心是十分纠结的,一方面自己放心不下家人、孩子和牲畜,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这次极为难得的进入大学来提升技艺、拓展视野的机会。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终于下定决心来参加这次培训,希望这次培训可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最后,她代表学员感谢国家、兵团以及石河子大学为大家提供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并鼓舞在座的学员,把握机会不负众望、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来自2019级艺术硕士民间美术专业的程伟明同学代表研究生志愿者团队发言,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对编织技艺的理解,希望学员们可以认真传承这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成为当地非遗传承事业的领头人,编织出自己的美好生活。最后,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向学员承诺:认真服务学员的同时会虚心向学员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技艺,和学员们一起拼技艺、比创新。
程伟明发言
本次培训班特聘请柳编草编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行业高手、设计师、知名品牌负责人、高校相关师资开展专题交流与授课。授课内容包含《公约》、非遗政策、传统文化、艺术素养等理论文化类课程,编织技艺、文创产品制作等实践类课程以及产业发展、互联网+课程等。在李钦曾主任的多方联系下,本着非遗研培为精准扶贫服务,为编织产业链培育服务的原则,已经与“一捧米”等企业洽谈了芨芨草编织合同,助力本次培训提升精准脱贫功效。
据悉,本期培训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帮助传承人群在培训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激发非遗传承活力,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推动非遗在增加城乡居民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项目负责人:李钦曾
首席专家:吴新锋
撰稿人:马艺修张莹
审核:吴新锋李钦曾
2019-10-28
必赢线路检测3003no1
775
10月25日下午,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主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指导,我院承办,美术与设计系、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新疆柳编、草编传承人群培训班”开班典礼在中区博学楼三楼学院展厅举行。来自兵团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及吐鲁番高昌区的40位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学员将在我校进行为期30天的培训学习。副院长杨向奎教授、副院长刘生良教授、党委委员朱秋德教授,美术与设计系党支部书记王志炜教授、副书记李子副教授、常务副主任陈功军副教授、副主任白黎军,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李钦曾副教授,新疆手工艺文创设计研发中心主任孙宁,广西芒编、藤编、草编工艺美术大师何卫,第十三师红山农场领队任兵以及研究生志愿者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非遗研培项目首席专家吴新锋副教授主持。
吴新锋主持开班典礼 杨向奎教授讲话
副院长杨向奎教授系统地阐述了文化、传统、传承、创新之间的关系,希望学员们在本次培训中强技艺、拓眼界、增学养,不仅要学好柳编和芨芨草编织技艺,还要了解编织技艺背后的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逐渐成为肯钻研、懂传统、知文化的真匠人,把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时尚生活,并赋予柳编和芨芨草编织新的美学内涵及价值。他还鼓励学员多与来自广西、山东的工艺美术大师陈卫、解印权老师交流技艺,要求所有参与非遗研培工作的老师和志愿者全力以赴做好培训工作。
王志炜教授发言 孙宁发言
美术与设计系党支部书记王志炜教授说,一直以来美术与设计系都深入参与手工艺类非遗研培工作,就是因为我们系有良好的师资可以为学员提供手艺、设计、制作等方面的指导。我们系有多位老师、多个科研项目涉足于此,在非遗研培的科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我们系的每位老师、同学都会和大家共同进步,让柳编和芨芨草编织这门手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非遗这个古老的传统呈现出时代特色和生命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新疆手工艺文创设计研发中心主任、美术与设计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研室主任孙宁老师表示:自己从2016年参加第一期非遗研培工作到现在,亲身见证了石河子大学的非遗研培工作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过程。非遗研培工作从第一期的50多名学员到现在的四五百名学员,如此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学校对非遗传承工作的大力支持。他会把非遗研培学员当作大学生,带领整个教研室的老师攻克工艺难点,与合作传承人群做好文创产品研发,认真组织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第十三师红山农场学员领队任兵首先向院方领导对培训学员的无私关怀表示诚挚的感谢;其次,他说在此之前芨芨草多用来制作扫把和一些简单的农具,这次培训对于芨芨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培训会极大地提升芨芨草产业的产品附加值;再次,这次培训对于第十三师红山农场的学员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培训班上大部分学员将完成从家庭妇女到手工艺人的转变,这批学员将成为芨芨草编织产业的种子,为十三师芨芨草编织产业的发展和精准脱贫事业发挥重要的力量。
任兵发言 学员代表白提汗·巴特尔发言
研培学员代表白提汗·巴特尔在发言中表示:她和很多学员一样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当她收到培训通知时内心是十分纠结的,一方面自己放心不下家人、孩子和牲畜,另一方面又不想放弃这次极为难得的进入大学来提升技艺、拓展视野的机会。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下,终于下定决心来参加这次培训,希望这次培训可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最后,她代表学员感谢国家、兵团以及石河子大学为大家提供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并鼓舞在座的学员,把握机会不负众望、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来自2019级艺术硕士民间美术专业的程伟明同学代表研究生志愿者团队发言,他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了对编织技艺的理解,希望学员们可以认真传承这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成为当地非遗传承事业的领头人,编织出自己的美好生活。最后,他以志愿者的身份向学员承诺:认真服务学员的同时会虚心向学员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技艺,和学员们一起拼技艺、比创新。
程伟明发言
本次培训班特聘请柳编草编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行业高手、设计师、知名品牌负责人、高校相关师资开展专题交流与授课。授课内容包含《公约》、非遗政策、传统文化、艺术素养等理论文化类课程,编织技艺、文创产品制作等实践类课程以及产业发展、互联网+课程等。在李钦曾主任的多方联系下,本着非遗研培为精准扶贫服务,为编织产业链培育服务的原则,已经与“一捧米”等企业洽谈了芨芨草编织合同,助力本次培训提升精准脱贫功效。
据悉,本期培训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帮助传承人群在培训学习中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能力和水平,激发非遗传承活力,促进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推动非遗在增加城乡居民就业、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项目负责人:李钦曾
首席专家:吴新锋
撰稿人:马艺修张莹
审核:吴新锋李钦曾